成就之六:品质经贸建设稳步推进
日期:2015-06-01 浏览次数:265
一、依法治校治教成为自觉行为
加强制度建设。依据《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学院制订、修订了《章程》、《二级管理实施办法》、《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工作人员差旅费管理规定》、《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依法治校提供了制度支持,使学院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发挥教代会作用。切实落实教职工参加学院管理和对学院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利。每年定期召开教职员工代表大会,教职员工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对学院改革与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
强化依法治校观念。学院领导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专题学习会等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校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依法治校氛围。
规范教学与管理行为。按照相应的法律制度与学院规章,严格规范教学、学生管理、安全管理等教学与管理行为。明确各部门职责,采取追责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理与处分,切实保障依法行事。
二、二级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制订二级管理相应制度。按照“合理分权、充分授权”原则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机制,修订了学院《二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财务工作二级管理实施细则》、《人事工作二级管理实施细则》、《教学工作二级管理实施细则》、《学生工作二级管理细则》、《科研工作二级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完善了学院二级管理制度体系。
明确院系二级管理权限。通过二级管理相关制度,明确了院、系两级管理权限与职责。确立系部二级管理主体地位,将人事、教学、财务、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权限逐渐下放至系部,充分发挥系部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提高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保证了系部管理“权、责、利”相统一。
完善系部权力运行机制。通过推进系部党政交叉任职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了系部党政联系、保障集体领导,促进了系部工作决策的民主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决策水平。
构建合理的系部管理咨询监督机制。实施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制度,通过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对学术科研、专业教学等事务的决定权;实行二级教代会制度;实行系部信息公开制度。
三、办学条件改善综合实力增强
加强投入,完善校园建设。投入9704万元,完成了4.7万平方米的学院三期工程;完成了文一路教职工宿舍产权证办理工作。
改善条件,服务学院师生。统筹1188余万元购入丽泽苑教师专用房55套,分配给学院青年教师租住。在体育馆建立了“一站式”师生服务大厅,方便学院师生办理各类业务手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学生宿舍进行了改造,提高学生住宿条件;完成了校园道路改造工程,对校园绿化进行了调整,美化了校园环境;实施了体育设施改造工程,师生文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扩建了校史馆;基本完成了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项目。
四、文化校园建设育人功能强化
深化以浙商文化为主题的“省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2008年,学院“弘扬浙商文化,践行厚德崇商”项目被确定为浙江省省级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学院通过制度建设、环境营造、专业融合、创业实践、品德提升等多种途径,不断丰厚“浙商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实施《校园环境建设规划》,打造浙商风情校园,通过开设“浙商”讲堂、举办“浙商文化”图片展、开辟“浙商文化”专题网站、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等营造浓厚的“浙商文化”育人氛围。通过成立校友总会和校友分会、开展校友回校日活动、举办“校友论坛”、实施“春华秋实”工程、开辟创业园区、鼓励在校生自主创业等措施激励大学生亲商、从商。通过成立公益素质教育中心,组建公益教育教学团队,推动公益素质教育教学和研究,同时,积极开展诚信教育、爱心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将“厚德”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开设“浙商文化”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浙商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等举措,努力将“浙商文化”与专业教学相融合,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建设了《浙商文化概论》精品课程,并被省委宣传部列入向全省党政干部推荐阅读书目。与桐庐县香山村的结对帮扶工作,被授予“杭州市‘双千结对、共创文明’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3次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复评、2次通过省高校平安校园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