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省供销社本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工商管理系第二党支部
日期:2015-04-14 浏览次数:279
工商系教工第二支部于2005年9月成立,由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二个专业的党员教师组成。现有党员教师16位,其中副教授3位,讲师12位,助教1位,4位在读博士。支部市场营销专业为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项目和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浙江省高校教学团队,其中8位是学院骨干教师,5位是学院123人才梯队各层次培养对象,1位是省级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位是浙江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对象。几年来,按照学院党委和系党总支的整体部署,党支部以创先争优为目标,以支部党建为龙头,大力倡导“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事业得发展”,紧密结合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达到“抓党建,促中心”的作用,推动工商管理系的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
一、夯实堡垒凝人心,创新党建促发展
多年来,支部紧扣“夯实堡垒凝人心,创新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以创建示范专业中心工作为载体,以创新精神推进支部党建工作。支部通过《建设学习型支部,促进支部创新》、《以党建促业务,支部创新带动示范建设工作创新》等支部创新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了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支部战斗堡垒,推动了示范建设工作。
在示范建设中,党员教师们的精神风貌、工作状态、工作作风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建设团队的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形成了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形成了“当责任、比贡献、淡名利”的团队工作氛围。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张西华同志是一个校内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加班加点是他的常态。每当有克难攻坚任务时,他总是勇于担当,说“好,这个我来做……。”骨干教师颜青同志,她总是“再坚持几天”,长期超负荷、忘我工作。即使当血小板下降到不到2000,医院给她下发病危通知单时,她仍然不忘示范建设工作,念叨“病的不是时候”。最后还是学院领导下了“强制命令”,才把她赶回家中休息。一批青年党员教师不计较个人得失,克服各种家庭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一个个奋战的场景、一件件感人的事情,联接成为示范建设团队党员教师们在示范建设中“育人成才当先锋、凝心聚力促发展”的一幅联绵画卷。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正是因为他们,带动了示范建设团队其他同志,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体迸发出耀眼的工作激情。在学院“双评”中,专家给予市场营销专业示范建设工作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党员教师和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培养经贸涉农人才,创建服务 “三农”特色
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依托供销社系统,紧扣服务“三农”,突出活动的实效性,推进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着力培养高技能涉农经管人才,多渠道服务新农村建设。
1、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和大学生“社倌”,输送新型涉农经管人才。为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支部的市场营销和农村合作经济管理专业紧紧围绕省委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确定了人才培养中的“农”字特色,改革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施订单培养和大学生“社倌”计划,提高学生为新农村建设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并输送优秀的营销和创业人才。
2、积极开展农产品流通研究,科研成果服务三农出成效。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是新时期党委政府赋予供销社的重要职能。支部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了万禾农产品营销研究中心,对浙江省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农产品流通新模式。课题成果得到省委常委葛慧君副省长的肯定,作出了“这个调研报告分析透彻,很有深度,下了功夫。调研成果可在研究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中予以吸纳。”的批示,并以内参形式报送中央有关部门部门。
3、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提升市场营销专业为区域经济和供销社系统服务水平,服务农村经济与供销社系统的发展,第二支部党员教师积极承担了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并荣获学院暑期社会服务优秀组织奖。郭伟刚、张西华、梁海红等党员教师面向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开展培训2800余人次,收到了当地政府与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等媒体分别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4、成立农产品展销厅和校园消费合作社,探索农产品流通新渠道
支部市场营销专业与萧山区供销社、浙江万禾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展在农产品产学研销等多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共同搞活农产品流通。在校内成立农产品展销厅和校园消费合作社,引企入校,形成“校中店”销售模式。通过学生营销活动开展名优特农产品进社区的推广和促销,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新局面。
三、关爱学生助推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支部党员教师一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实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争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标兵。通过建立党员教师“三联系”制度,积极组织“关爱学生、助推发展”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就业创业等提供关怀和帮助,强化了全员育人的氛围。在“深化学风建设年”系列活动的目标教育中,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党员组建宣讲团下班级指导,组织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开展分类指导,努力探索目标教育的时效性。为了能够让大三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单位的工作与生活,适应从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支部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实习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关爱学生助推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